从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到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从煤炭支撑的“黑金时代”到创新产业集群兴起,徐州近年来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,推动钢铁、焦化、水泥、热电、化工五大传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拼出高水平发展新天地。
荣膺联合国人居奖,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,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、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……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,让“老煤城”焕发新活力。
春寒料峭,在我国西北煤炭基地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中,20台徐工XC958-EV纯电动装载机迅速集结,交付客户;
邳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内,江苏上达电子有限公司、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赶订单、忙生产;
沛县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上,工人们正加紧赶进度,凭借技术尖端、涉及行业广、适合使用的范围大的优势,企业产品不断向特种应用场景迈进;
龙年新春伊始,徐州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各企业吹响开工号角,一股大干快上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。构建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,是徐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推进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抓手,徐州相继成立专班、举办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,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。
徐州在今年“新春第一会”上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重点围绕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提出要求:优势产业集群攀高走强,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,特色产业焕新升级,未来产业创新发展。
工程机械是徐州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“一号产业”,产业规模超过2100亿元,占全国市场超五分之一。徐州将充分的发挥产业基础优势,聚力打造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城市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,持续提高产业的集聚性、根植性、先进性。
在新兴产业集群领域,徐州把数字化的经济纳入全市十大重点产业布局,建强全国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导区,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加速崛起,医药制造创新中心活力十足。今年,徐州将抢抓行业高速成长、技术产品加速迭代、产业布局加快调整的窗口期,推进数字化的经济实现“突破提升”,推动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加快“强筋壮骨”,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加速“创新成长”,着力打造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。
在特色产业集群中,徐钢集团、中新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正持续推进;高端纺织产业不断强链补链,新沂高端纺织新材料、沛县粘胶纱等一批国家级纺织产业基地相继建成;在维维集团、君乐宝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下,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正扩量增效。
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,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“第一炉”镍基 GH3625 粉末完成生产。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,春节期间新开发的一款铝合金粉末,通过材料成分优化、热处理工艺及打印工艺设计,解决了传统产品存在的打印易开裂难题。
作为徐州未来产业前沿新材料领域的代表,该公司近年来建立国家标准17项、行业标准13项,突破高温合金粉末的西方技术壁垒,解决了关键粉末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未来产业是培育新兴生产力、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。年初,徐州制定《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》和《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亮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“计划书”“行动表”。
根据《指导意见》,徐州将加快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、深地空间利用、第三代半导体、细胞和基因技术、通用AI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,谋划布局零碳负碳、前沿新材料、虚拟现实、生物育种等前沿性未来产业,到2025年,“5+X”未来产业体系初现雏形。
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,《行动方案》重点谋划未来3年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,徐州将设置省级前瞻研发技术项目、未来技术应用场景、未来产业“链主”企业等15项指标,实施技术攻关、中试孵化、产业培育等八大行动,推动未来产业成为全市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增量。
创新发展未来产业,徐州在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。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,徐州今年将实施“徐州科创圈”建设三年行动,促进“四链”深层次地融合,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。
集聚创新人才,徐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打响“彭聚英才·城就未来”品牌;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徐州积极打造科创平台建设新高地,高标准推进云龙湖实验室建设,完成5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,力争创成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;推行“揭榜挂帅”,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0项,不断的提高城市创新策源、成果转化、科创服务能力,助推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。
2月18日,走进位于徐州经开区的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项目现场,只见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整齐林立,厂房内焊花飞舞,起吊车、升降车、运输车等穿梭不停。
“为全力推进项目早交付早投产,年初八开始我们就全面复工,400余名工人到岗施工。”项目机电工程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项目落地后经开区迅速成立服务专班,全程实施“保姆式”服务,让企业切身感受到“把企业家当自家人、把企业事当自家事”的效率和温度。
这是徐州以营商环境之“优”谋高质量发展之“进”,加快构筑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的一个缩影。围绕打造企业安心落地发展生态链,徐州厚植营商沃土,抓好软环境建设,深入开展“放管服”改革,为企业创立、落户提供便利准入环境;创新构建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工作机制,滚动实施营商环境主题年活动;定期举办人才峰会、银企对接等活动,为企业搭建人才、金融桥梁。
去年8月,总投资53亿元的华东光能沛县基地10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在沛县经开区正式投产,从签约到开工,再到产品正式下线,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、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。“项目能顺利落地快速投产,离不开市、县及沛县经济开发区各级党委政府全过程、全要素的贴心保障。”华东光能首席运营官王国文介绍。
资金是公司发展的“活水”,徐州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精准施策,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合力,畅通企业资金运转,帮企业渡过难关。去年以来,徐州市金融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“千亿计划”专项行动,加大对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、乡村振兴、绿色低碳转型、现代消费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。
优良的营商环境,正成为企业招得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的根本保障。今年,徐州将从“全要素”视角谋划构建支持实体经济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,重点瞄准企业用地、用工、融资、用能等需求,切实提供优质高效要素保障,将政策力度更好转化为企业的“体感温度”,让经营主体的“生命之氧”更为充盈。(记者 张 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