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职故事 沂蒙老区走出大国工匠!全国人大代表李文龙为高铁装配练就绝活_新闻视点_下载江南体育app-江南娱乐客户端下载
下载江南体育
履职故事 沂蒙老区走出大国工匠!全国人大代表李文龙为高铁装配练就绝活
来源:下载江南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5-01 17:06:14

  以超群的装配技艺,为高铁名片贡献工匠力量。2007年进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,沂蒙革命老区走出来的李文龙,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。今年35岁的李文龙,已经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,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首席技师、高级工程师,中车四方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技师。身为高铁动车组内装装配领域的“大国工匠”,李文龙精通多种型号高速动车组及城轨地铁内装制造、装配工艺,具有独立研发、设计工艺装备及解决棘手技术难题的能力,有“车窗玻璃改造”等多项改进发明,拥有国家专利10项,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身为团中央候补委员、青岛市政协委员,不久前李文龙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制造强国贡献更多工匠力量。

  2月27日,春光明媚。走进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,国内最大的高速动车组总组装基地内,一辆辆正在装配中的动车组车厢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生产线上,蔚为壮观。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文龙,正在和一线工友讨论一项新完成的技能创新成果的推广效果。

  从大山里走出来,到站在产业前沿的大国工匠,李文龙用拼搏和汗水炼就一身本领,也实现了对自己的要求: “要干就要干出样子!”

  李文龙出生在临沂市沂南县,革命老区。每每望着家乡绵延起伏的大山,年轻的李文龙立志要走出去,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。2003年,15岁的李文龙来到青岛,进入技校学习,“想掌握一技之长,靠自己的双手干出点名堂”。

  因为从小爱动手,李文龙选择学钳工。在很多人看来,钳工枯燥乏味,又苦又累。但在李文龙眼里,钳工是万能工,“车、铣、刨、磨”样样是学问。因为打心底喜欢,李文龙总要求自己比别人更努力。通过4年的勤学苦练,李文龙在2007年青岛市第九届技能大赛上夺得学生组第一名,从而被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相中。

  当时,国内高铁的发展刚起步,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高速动车组,李文龙被分配在动车组组装生产车间。

  司机室是动车组的关键部位,内部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复杂,各种复杂的长、大、异形零部件的装配,对装配技能要求极高,不仅精度非常高,而且劳动强度大,堪称最复杂的装配工序。

  对于农村出身的李文龙来说,吃苦并不是问题,最大的挑战在于,尽管在技校有学钳工的底子,但感觉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不够用。

  第一次拿到司机室结构总装图,李文龙只看懂个大概。为了掌握司机室装配技术,他买回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自学。“那时已经不是想不想学的问题了,而是必须学,否则就得被淘汰。”随着知识量的增加,李文龙对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渐渐有了底气。

  李文龙是个有心人,他悟出了“若能够了解全套工序生产流程,就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和精度”的道理。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,李文龙总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,去别的工友岗位学习,一边做一边记。短短半年时间,他就把动车组整个装配工序的生产工艺流程装进了脑子里,成为装配线上的技能骨干。

  李文龙的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是在百舸争流中历练出来的。2008年,在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上,年仅20岁的李文龙技惊四座,获得钳工状元的称号。

  2012年8月,李文龙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。为得到真正的锻炼,李文龙给自己制定了“魔鬼训练计划”。那些日子,他双手磨出了血泡,长起了老茧。

  比赛时要做一个燕尾滑块机构,而且即要保证最小的配合间隙,又要滑动顺畅,对尺寸的要求更是精确到0.01毫米。为了达到工件要求的配合精度,李文龙前前后后换了七八种方法,每天在训练场练习10多个小时。虽然竞争非常激烈,但前期的刻苦训练,让李文龙在比赛中发挥稳定,他收获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第五名的好成绩。

  随着技能的逐步的提升,李文龙勇挑重担,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解决技能难题和创新装配方法上。

  有一次动车组试制,列车运行试验时,李文龙发现和车头相连的观光区总会有异响,这让李文龙上了心。他反复琢磨,寻找异响原因。隔音方式不彻底、结构前后衔接存在间隙……李文龙找出了有可能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地方,并提出了优化方案。这个改进不但解决了车辆运行中的异响问题,提高了旅客乘车舒适度,还填补了动车组生产中的内装工艺改进操作方法的空白。

  在生产一线,李文龙练就了不少“绝活”。车头前挡风玻璃的装配是动车组制造的一大关键技术。当动车组时速超过300公里,80%以上的阻力是空气阻力,同时还面临气动噪声、列车表面压力波等考验,这对前挡风玻璃的装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凭着精湛的技艺,李文龙能精确控制前挡风玻璃的装配精度,不但保证了行车安全,而且外形美观。

  近年来,在动车组装配生产线上,李文龙经手了从“和谐号”到“复兴号”多种车型的装配制造,创新了多项工艺操作法。通过大胆的摸索和试验,他还接连提出工艺革新建议,发明了一批快速工装,这些工装成为生产线上的“神器”,方便、准确、高效,减少了返工,降低了成本,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。

  如今35岁的李文龙,慢慢的变成了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、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首席钳工技师,“李文龙劳模创新工作室”的负责人。前不久,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了一项“动车组前窗玻璃装配工艺优化”技能攻关成果。这项成果在公司制作一线得到全面推广,不仅提高了动车组前窗玻璃的装配质量,还使装配效率提高了一倍。

  近年来,李文龙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,成为解决一线制造难题、创新攻关、带徒传技、技能人才培养的“先锋阵地”。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,每年完成创新成果30余项。仅2022年,工作室创新成果为企业节约创效3000万元。

  高铁动车高品质制造的背后,离不开一群技能超群的高技能人才队伍。李文龙正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。从2007年进入中车四方,李文龙经手了从“和谐号”到“复兴号”多种型号高速动车组的装配制造,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速动车组装配制造领域的“大国工匠”。经过他和团队装配的高速动车组已达1700余组(8辆为一标准组),安全运营超过50亿公里。

  作为一名高铁工人,李文龙扎根动车组装配制造一线年,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高铁事业的快速“飞跃”。从时速200公里动车组、300公里动车组到时速350公里智能动车组,再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;从“复兴号”飞驰国内,到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在印尼成功试验运行,中国高铁列车首次出口国外,实现了走出去的重大突破,采用中国标准的高铁列车成功走向世界。

  “高铁列车速度慢慢的升高,产品越来越先进,对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也慢慢变得高。”李文龙说,未来,在高铁制造岗位上,自己将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,带动技能团队一起持续提高技能水平,攻关更多技能难题,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,为中国高铁“金名片”增光添彩,为“制造强国”贡献更多工匠力量。

  “作为从一线走出来的人大代表,我也将认真履职尽责,积极为产业工人代言,把一线工人的心声带到两会。”在李文龙看来,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,需要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支撑。这次两会,他的建议将聚焦技能人才培育,围绕如何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、使用、激励制度和畅通成长通道等方面建言献策,让国家产改好政策更好地得到落实,更多地惠及一线技能工人,从而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。

  记者当导游|游中国院子,偶遇青岛“小江南”!带你穿越千年,逛湖畔市集赏宋代点茶

服务热线
021-58356521
Tel:021-58356521
Fax:021-51862052
电话:13701724191
Add: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陶干路701号5幢
Email:noveltek@sina.com
网站地图:Sitemap
版权所有:下载江南体育      网站地图Sitemap      沪ICP备18041623号-1
下载江南体育  贵宾热线:021-58356521